今年八月,我从南疆喀什归来,五天的旅程虽短,却像在记忆里投下一枚石子,涟漪久久不散。我生怕那些鲜活的画面会随时间褪色,终于决定提笔记录。
说起我与新疆的缘分,其实早已埋下伏笔。2004年至2008年的大学时光,是我记忆中一片温柔的底色;2008年后我赴上海读研,人生的轨迹转向,但新疆的情结从未远离。2016年,我带着新婚的喜悦再赴新疆,那次走的是风景如画的北疆。而今年八月,我终于踏上了南疆的土地,走进喀什的老城巷陌,走向帕米尔高原的雪山湖泊。
本想将这段横跨多年的旅程凝于一篇,却无奈照片太多,我那脆弱的服务器实在难以承载,编辑过程也格外艰难。于是索性将其拆解成三篇回忆:第一篇,献给渐行渐远的大学时光;第二篇,重温2016年北疆的旅行足迹;第三篇,则记录上月刚刚走过的南疆喀什与帕米尔高原。
新疆太大,我的脚步还远远不够。但我期待着,未来还能写下第四篇、第五篇——这片土地,永远值得再一次出发。
这是第三篇。
今年的8月中旬,去南疆喀什游玩了五天,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行程大概如下:
- Day1: 上海->兰州中转->喀什
- Day2: 喀什古城->达瓦昆->喀什
- Day3: 喀什->白沙湖->喀喇库勒湖->塔县
- Day4: 塔县->红旗拉普->盘龙古道->蓝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昆仑之眼->塔县
- Day5: 塔县->塔合漫湿地->冰川公园->喀什->喀什古城
- Day6: 喀什古城->阿图什->喀什->高台民居
- Day7: 喀什->上海
拍照用的iPhone SE3,效果不太行。
去程买的春秋航空经转兰州至喀什的飞机,体验不太好,A320飞机小且人多拥挤,没有餐食,没有免费行李额度,相比直飞没有任何性价比,还不如买上海至喀什的直飞。但胜在从虹桥起飞,不用跑大老远去浦东机场。
第一天早上8点多从家里出发赶虹桥机场10:20的飞机,下午1:30到达兰州中川机场,好在是联程票,只需要到特定的中转柜台值机就好,行李不用取会自动运到下一程的飞机,因为春秋没有免费的行李额度,所以需要再次购买行李托运费。下午4:30从兰州起飞,晚上8:20到达喀什徕宁机场。晚上住在喀什古城西城区附近。


▲ G316国道 喀什-塔县 主要景点
第二天上午就是粗略逛了一下古城,然后顺便在古城里面办理了边防证(大人需要身份证,小孩需要户口本或身份证)。小孩不愿意走路,带他回酒店休息,下午到去达瓦昆沙漠玩沙。
在去达瓦昆的高速上经常会碰到鸽子,路上也能看到被碾压的鸽子尸体。去的时候一只鸽子擦到了挡风玻璃,还好问题不大。第一次进加油站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这边的加油站都有围墙,在入口处有闸机栏杆。刚开始我以为摄像头扫一下车牌就会放行,于是我把车开到入口,发现闸机没有反应。以为是没对准,又后退重新开上去让它扫车牌,结果还是不行,我以为是它坏了。看到出口那里没有栏杆,于是自作聪明的转到出口那里进去加油。谁知加油的时候还需要在加油机上刷身份证,刷身份证的时候服务员说不行,让我去入口那里刷卡,我这才知道入口的那个闸机是需要加油的人下车刷身份证并进行人脸识别认证,验证通过后,入口的闸机才会抬杆。入口闸机身份证验证和加油时刷的身份证必须是同一个才行。
在高速上开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这个景点。景点其实一般,但小孩可以玩沙就过来了。首先是买门票,这个门票包含的内容只是用区间车把你送到景点大门,可以在景点大门及附近逛。但要去沙漠里必须还要买票坐车,除非不去沙漠里面玩。车是那种大卡车改装的四驱车,轮子很大,车斗上面有棚子遮阳,卡车会把你从景点送到沙漠里边。买车票时,还可以包含骑骆驼和坐沙滩车的联票,里面除了骑骆驼、坐沙滩车外还可以滑沙。
到达沙漠后发生了一件糗事,小孩喜欢捡石头,刚到骑骆驼的地方,他就捡了一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说爸爸你看这是石头,我不忍心告诉他这是骆驼便便,旁边负责骑骆驼的人跟他说不要不要,还把他手上的骆驼便便给拍掉了,哈哈😂😂😂


这是我第一次骑骆驼,带着小孩骑一头。这些骆驼是跟小火车一样栓在一起的,一个接着一个。骆驼很高,它起身和蹲下时还是有些危险,尤其要抓紧。在沙漠里边小范围走了一圈,起起伏伏的让我想起了在清迈骑大象的场景。骑完骆驼之后就是坐沙滩车,驾驶员开得很快,风很大,眼睛都要睁不开。
坐完这两个付费项目,就陪小孩徒手玩了一会儿沙,本来还想去远处的沙滩头上滑沙,但由于担心太晚没回去的车(实在是多虑了),就没有过去,直接坐车返回到景区了。


回程的路上经过喀什服务区,服务区外面的架子上结满了葡萄,但是上面写着“已喷洒农药”。
今天开的是一辆吉利帝豪GS两厢车,驾驶感受一般般,主要是在城区开的时候,这个油门有点轻踩不走,稍微重一点,就会蹿,红灯停车时,刹车也不太好控制,容易点头。这些都导致刚上手时不太好开的平顺,但高速感觉还行。
第二天一早就从喀什出发前往塔县。

▲ 白沙湖主要观景点



去塔县我们停留的第一个景点是白沙湖。白沙湖其实是一个水库,远处的山上铺满了白沙,常年大风,所以会有这样特别的景色。白沙湖在喀什去往塔县的路上有两个观景点,第一个观景点进去看需要门票,继续往前开会有第二个观景点。我们是在第一个观景点下来的,并在这里吃了午饭,第二个观景点没有下车。其实可以不买票,在外面也可以看和拍照,不过景区里面可以骑牦牛在湖边拍照。



继续往前开,就是喀喇库勒湖,这是个免费景区,湖边可以骑马和骑骆驼拍照。

沿着木栈道走,旁边有悠闲的牛马在吃草。在栈道尽头可以爬到一个相对高点拍照,当然,这里的海拔有点高,同时风也很大。


下午到达塔县,顺便逛了石头城和金草滩,吃了特色牦牛火锅。晚上住的塔县,没有开氧气,但是感觉还好,虽然睡的不是很好。
第三天早上吃完早饭,就出发去红其拉甫国门,因为去那边的人多,所以早上要早点出发,因为路上要开1个多小时。我们是9点从塔县出发,后来发现还不够早。

有些路段道路两边都有很多这种向下的箭头,一开始我以为是提醒过路司机这些地面容易沉降,并且竖了杆子导热。后来查了一下发现这个标识的真正含义是:这些路段下雪天容易被大雪覆盖,标线提示了道路两边的基线,防止因大雪覆盖看不清道路从而开到路外面去导致发生危险。


快到目的地时遇到大堵车,堵了大概1个多小时。在手机上看到以为是前方修路,后来发现真实原因是,景区的停车场还在扩建施工,里面停满了车,来的车停不下,所以车都堵在路上了,这跟每逢节假日有些两车道的高速公路由于某些服务区容纳不下大客流导致进服务区的车溢出到路上导致大堵车是一样的。
到达景点后按照惯例买票,然后坐区间车把人送到景点。


这个景点主要就是一个国门,海拔有5000多米,有点高。我对这个景点不感兴趣。
从景区出来后,一上午的时间基本没有了,沿314国道返程,按计划走盘龙古道-瓦恰乡-班迪尔蓝湖-昆仑之眼-塔县,这是一条经典路线。
盘龙古道是一条单行道,所以只有入口一个方向。要吐槽一下的就是盘龙古道的停车区里面的厕所真是一言难尽。


▲ 今日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我刚开始对这个盘龙古道有点不屑,但开过之后发觉还是有点东西的。30公里的山路有600多个S形弯、U形弯,海拔从3000米上升到4200米然后再下降。它是两车道的单行道,所以开起来还行,有些路段路面有破损,路上也偶尔会碰到牧民放牧的牛羊,所以还是需要小心谨慎。

出了盘龙古道就是瓦恰乡,一个很漂亮的村庄。从瓦恰乡到班迪尔蓝湖的路很好走,路两边都是沙棘树,上面结满了沙棘果,路上偶尔还能碰到牛和羊以及塔吉克村民。


继续往前走就是班迪尔蓝湖,小地瓜上说是什么tiffany蓝。它是班迪尔乡的一个高原人工水库,原本是一条河流,后来为了储水而建造了水库。湖水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因为含有特殊矿物质而呈现出蓝色。夏季湖水呈青蓝色,而冬季则变为深蓝色。



风很大,卷起了湖边的灰尘,拍照艰难,旁边有登上观景台的木栈道,我没有去,只是在湖旁边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往前了,这个景点如果用无人机拍应该会很好看。出班迪尔蓝湖不久,往左经一个天然隧道,开一段路会到达“帕米尔之眼”之眼。往右就是塔莎古道。


▲ 凝望过大地最深邃的瞳孔,从此人间皆是通透的星穹
晚上回到塔县,找了一家名为“苏曼抓饭”店,是一对塔吉克夫妇开的抓饭店。

晚上回去的路上,在塔县一家卖特产的店里买了很多牦牛肉干,老板送了他们这里的酸奶和沙棘汁饮料。买满多少钱会帮忙寄顺丰,但这个顺丰其实挺慢的,不是特快。
这一天开的是一辆红旗H5,车型似乎是45TD。路上驾驶感受很好,但是在爬盘龙古道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踩油门不走,然后到了一定的深度后动力突然到来往前蹿的情况,而在平路上开则没有这个问题,这个车总体来说是挺好开,也挺安静,隔音好,但感觉油耗不低。
第四天就从塔县回喀什。第一个景点是塔合曼湿地,其实挺一般,尤其是那一排电线杆很出境。


接着往前走,就到了慕士塔格冰川公园。

这个地方海拔不低,也是标准流程,先买票,然后有区间大巴车给送到景点,去景点的路上两侧会有金黄色的土拨鼠。

到达景点之后,距冰川脚下还有一段距离,可以选择骑马上去,由于小孩不愿意骑马,并且骑马要排挺长的队。所以选择陪小孩一起往上走,走了一段不愿意走了我抱了一段,有些累,走到中间的一座木桥上就折返了,没有去冰川脚下。


▲ 白沙湖北岸
返程的路上经过了白沙湖的南岸两个观景点没有停,直接去的白沙湖北岸,据说北岸风景会更好。但是那天我们去的时候风特别大,然后刮起了很大的尘土,太阳也挺大,尘土加上散射。拍出来灰蒙蒙的,加上我的iPhone SE3的屏幕亮度有限,完全看不清屏幕,随便拍了两张就走了。
晚上到达喀什住的宾馆,大人和小孩逛古城夜色,我一个人约了大学老同学吃烧烤。


是在新城区一家名为“坦克烧烤”的店,里面人不少,东西挺好吃。
第五天早上看了喀什古城的开城表演,除周一外,每天10点在大门口会有表演,人非常多,要很早去不然占不到好的位置,那天下了蒙蒙雨,体验不好。
中午的时候开车去了喀什附近的无花果之乡阿图什。





这里的人家后院几乎都种了无花果或者石榴,当然葡萄架上都有葡萄。我之前没有吃过和见过无花果,这东西很甜,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无花果的保存时间很短,这边的人会把它晒干成无花果干。无花果和石榴树到冬天会用棉被给盖起来过冬,不用大棚薄膜。

这里还有馕文化一条街。

▲“他的馕是完整的”,实质是说他的人生是幸福的,生活是富足的



▲ 打馕的师傅。很辛苦,给馕坑洒水降温
吃了无花果和刨冰冰淇淋,逛完阿图什之后,继续开车回到喀什,家人逛了高台民居,我带小孩在车里开空调休息。下午家人在宾馆休息时,我跑到古城逛了一圈。









我特地跑过来很大程度上是来看耿恭祠,最早知道他是在经济之声《那些年》节目中,有个嘉宾问主持人,历史上有那件事给你最大的感动,主持人回答说“十三壮士归玉门”,他们归来时,“衣履穿决,形容枯槁”。
公元75年,适逢汉明帝驾崩,帝国权力交接之际,西域局势骤变。原本内附的车师国趁势叛汉,与北匈奴联军进犯汉室西域诸戍。时任戊己校尉耿恭率数百士卒驻守车师后国,顷刻间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北匈率两万铁骑直扑耿恭驻地,先破车师后王,继而围困汉军。耿恭临危不惧,据守金蒲城,以淬毒之矢御敌,扬言"汉家神箭,中者必异"。匈奴军中箭者创口溃烂,军心震恐,暂退。随后,他审时度势,移防至地势更为险要且有水源的疏勒城。匈奴大军尾随而至,围城并断其水源。耿恭率众于城内掘井十五丈,终得甘泉,绝处逢生。围困日久,城中粮尽,将士们不得不“煮铠弩,食其筋革”,甚至以树皮、皮革充饥,但军心不散。匈奴单于亲临城下招降,许以王位。耿恭不为所动,设计将劝降使者诱上城头,亲手斩杀并焚尸示众,以此昭示与城池共存亡的决绝之心。在朝廷新立、援军未至的绝境中,耿恭与部下坚守孤城长达九月之久,直至公元76年正月,大汉援军在风雪中奇迹般抵达。当援军抵达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在撤退途中,他们且战且走,历经磨难,最终抵达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人存活,个个“衣履穿决,形容枯槁”。
这简直就是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住的宾馆临近喀什古城西城区,所以晚饭后又去逛了下。晚上回去整理好行李,第二天早上7点的飞机回上海。
回程做的喀什直飞上海浦东的飞机,是A330宽体机,三排座位比来时的A320宽不少,而且座位前面还有娱乐屏,可以实时显示海拔,飞行时间,距离等信息,体验要好不少。
总体而言,南疆这边喀什的高光景点就是喀什到塔县这一段的帕米尔风光,包括白沙湖、卡拉库勒湖,盘龙古道,瓦恰乡,班迪尔蓝湖。从喀什到塔县单程大概要5个多小时,如果不去国门和瓦罕走廊,在塔县住一天就可以,但如果要去这些地方,在塔县住两天的安排是比较合适的。另外G314国道从喀什到塔县这一段路有些地段还是比较险要,如果天气不好,路上可能会有洪水或者塌方,所以出发前要多关注路况信息。
喀什古城区我倒是感觉一般般,一些建筑的人为的修饰太明显了,高台民居可能还值得一看,但可惜的我没有去。
当然,这次南疆喀什之行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比如塔莎古道、巴楚胡杨林、沙漠公路(库尔勒-喀什)、新藏公路等等,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哈哈。
以上照片都是用iPhone SE3拍的,在手机上看似乎还可以,但放在电脑上看效果糊糊的,不够锐。这个时候想要是有台相机该多好🤣。